其他

专栏|为你读诗·每周学点古诗词2(新年版)

2018-01-01 Kathy 单词sayhi

开篇

2018年钟声敲响,许个实际点的愿望,希望更多人能和我们一起,学点古诗词。

2017/12/16 冬月初九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次选的诗也很简单,不管人教版的、苏教版的应该都列入了必背篇目。这首诗对我来说,最大的感受是时空感很强,读它像在看一部电影,古装戏,一帧帧镜头分时而过,场面很开阔。就像谁说的,古代的诗词家放到现在一定是位优秀的导演,下笔前已铺垫好了所有画面。

这首词是辛弃疾为陈同甫写的。过去开玩笑说,有些人本来籍籍无名,却因为入了太有名的诗词里而广为人知。陈同甫也算得上一位,原名陈亮,同甫是他的字。陈亮和辛弃疾同属爱国志士,二人政见相合,都主张抗金报国,当然都为当权者忌惮、排斥。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是很确定,可能是陈亮重新被启用,辛某写“壮词”感念,也可能是陈亮也被排挤后,辛某写“壮词”安慰他又安慰自己。不管如何,是二人会面又分别后,辛某回忆二人曾经并肩征战沙场今日却无路施展才华的无奈。


全诗意思比较直白,“挑灯”指的是拨亮煤油灯芯,“八百里”指一种牛,“炙”指烤熟的牛肉,“五十弦”则指各种军乐器,连上下面“沙场秋点兵”一句让人立刻精神抖擞,随时待命杀敌。“沙场秋点兵”这句很有力度,被很多爱好军事的文学家推崇,有部当代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剧名就叫《沙场点兵》。下阕也还在梦里战场上,“赢得生前身后名”坚定申明自己的抗金主张,意气豪迈,但却可怜白发生,现实如此不遂人意,壮志难酬,多想向苍天再借五百年,然而已经走下坡路的南宋又是否能托起辛某的志呢?


但无疑,上马能杀敌下马能赋诗的辛某已经成为不少当代学子心中的男神。愿这样的男神不要被所谓的小鲜肉盖过风头。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推荐这首诗,是因为也许我们都很熟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不知道这句的也至少知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可能知道原句是出自李白的诗的人不多。我们经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有时候不明所以,往往很多嘴边的俗语、俚语、顺口溜、歇后语背后都有着精致的典故,而这些三言两语往往能激发我们顺藤摸瓜的兴趣,从熟悉的入手,进而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这首诗有些长,几次转韵(关于转韵,可查看上一篇文有讲解 诗社独家|我来出上联,请君赐下联),主要讲了一个女子从少时情窦初开,到嫁为人父,后夫君远行,空守相思情的故事,并未具体指向谁,很可能是群像中抽象出的一个女子形象,诗中描写的女子的遭遇在那时候其实很普遍。


剧情介绍,啊不,诗意介绍:按照时间顺序,大概十一二岁,女孩前刘海才刚遮住额头的时候,和男主人公打闹欢笑,两小无猜,竹马指骑着竹竿当马,床指古时雕花的交椅,前面三句寥寥数语就把男孩女孩清纯可爱同时又互有情意的形象刻画出来了。十四岁如愿和郎君结为夫妇,但像羞答答的玫瑰似的,相处时还有些不好意思,“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这句我很喜欢,可以想象出女孩那种娇嗔,明明知道夫君在呼唤自己却故意把脸藏下来“掩耳盗铃”不答应,两人像在玩捉迷藏游戏似的共度岁月静好。十五岁开始互相走进对方心里,也许没有山盟海誓,但却会像“抱柱信”那样,对方不来宁愿抱柱被洪水吞噬,一种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决然。然而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十六岁夫君却要离人远去经商,女孩就开始过起了日日思念,同时又为夫君夜夜担心受怕的日子,怕他在外有什么三长两短,吃不好睡不好,各种操心。日子久了,夫君走时的脚印都长满了苔藓,每逢八月蝴蝶双宿双飞的时候都让女子羡慕嫉妒,最后说只要夫君哪天快回来了一定赶紧写家书告知,不管路多远女子也要去道上迎接。

关于这首诗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并不十分清楚,李白大诗人毕竟是皇家御用诗人,诗作产量太丰,究竟是否有这么具体一个人我们也不用刻意追究,只要这首诗足以让你感同身受,仿佛看一部长长的韩剧一样,感受到诗人的造梦能力就够了。拿到当代,李白一定比中国的某些个大牌导演更会讲故事,你看这个故事就讲得够生动!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次选了李清照的诗,大才女。古代女诗人实在是少,一提到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婉约派大家李词人。其实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女性很难有机会崭露头角,李氏当然是书香门第,家风浓郁,父亲是一朝大官。虽然很多人因为李清照才知道的赵明诚,赵家其实也是大户人家,赵的父亲曾做过短时间的宰相。能成为宰相家的儿媳妇,想想李清照绝非等闲之辈。


李清照有名的诗词非常多,这首却属于少有的豪放风格,而且称奇的是,这首诗创作于她南渡、夫死之后,本来她这时期的诗大都是感时伤怀、苦闷之作,这首却能把忧伤埋进心里,霸气一面示人。


开篇气势恢宏,天、云、雾以及隐藏的海都融为一体,下一句需要把情境补充完整,词人是在海上漂泊,船遇浪打,船身飘摇不定,目之所望,星河翻转,海上帆船像跳舞一样随波晃动,然后词人就开始联想飞到天上去了,天帝还殷勤地问道“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句中藏有对现实的关照,现实中人间冷暖,此时家道中落,自然树倒猢狲散,所以才有天帝这般殷勤才能抚慰人心。那面对天帝的走心关怀,词人自然如遇知音,苦水一股脑儿倒出,路途遥远恨不能早晚都赶路,学诗这么久难有满意作,这句当然不是纯粹的自谦,是“谩”而非“慢”,所以不是主观而是客观,也就是现实让人不满。言及此,风声更疾,本应盼风停船行,但词人却大喝一声“有本事你别停,趁势把我的小破船吹到蓬莱仙山去”,也省了在凡间的种种不幸,也是对天帝之问的回答。

所以词人是一改往日的婉转之风,如“凄凄惨惨戚戚”“此情无计可消除”这种阴柔式娇羞抒意,而像苏(东坡)辛(弃疾)诗般锋厉矫健,想象不到竟是出自一位女词人之手。而词中的各种化用,像屈原、庄子的典故信手拈来,显示出词人深厚的功力。“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称得上“花中第一流”。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黄庭坚这个人不是很熟,除了知道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以及和大文豪苏轼交情不浅,其他知道的并不多。这篇文恰也是《水调歌头》,和苏轼那篇“明月几时有”同一词牌名,不同的是苏那首被选入课本,会背的,甚至会唱的人一大批,但是黄这首知道的人却相对少些。


这首诗其实很有意思,最开始被吸引的是最后一句“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似乎在哪里曾见过相似场景,或是影视剧中,一个文人粗布袍衣,喝得醉醺醺的,和友人分别后,一个人坐摇右晃地从山上往下,踉踉跄跄地走,头上的月亮像打的那个追光灯似的,人走到哪儿,它的光就打到哪儿,映衬着周围黑漆漆的夜,显得又滑稽又可爱。


再来看诗,从名字上看这是一首游览诗,所以前面一定是写景,景色都如何呢?诗人也是极有才华,并非写现实的春色明媚,而是到“武陵溪”里,也就是陶潜给我们想象出的桃花源里,仙草翠绿,桃花朵朵开,黄鹂枝头唱,一派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尤其下句穿花寻路很形象,要拍出来的话还得用上跟镜头,能想象得到桃花香扑面而来的欢悦感,“浩气展虹霓”突然情绪一泻千里,很气魄,之后则突然婉转,放的太开就得及时收回来,走得太深入了则要防着露珠湿衣,所以从情绪上已经收回来了,也为下边神游回来做了铺垫,不能老在云巅待着,情节没法往下开展了。

所以下阕就回到现实来了,“坐”“欹”(同“依”)“拂”都是现实中的一系列动作,诗人懒洋洋地靠在石头上抚琴而歌,却没有人能陪着喝上一杯。“谪仙”一般说是李白,在这儿要说成是被贬谪的仙人也无可厚非,到更能显示出同为“贬谪“的这种身份,所以由此也可以推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一定也是作者仕途不顺之时,借景抒情而已。至于后面的为灵芝仙草,似屈原般借此物赞颂美好品德高洁品质,而不喜朱唇单脸的“桃花”或说奸佞之人,“长啸亦何为”也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但其实从诗中还是能看出诗人那种惆怅的情绪,而并非真的是不在乎官场,这种情感上的挣扎和纠结还是能体现得出来。


所以对诗的体会,真是不同年龄段感受太不一样了。

史记·苏秦列传(节选)

司马迁

人有毁苏秦者曰:“左右卖国反覆之臣也,将作乱。”苏秦恐得罪,归,而燕王不复官也。

苏秦见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无有分寸之功,而王亲拜之于庙而礼之于廷。今臣为王却齐之兵而得十城,宜以益亲,今来而王不官臣者,人必有以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王之福也。臣闻忠信者,所以自为也;进取者,所以为人也。且臣之说齐王,曾非欺之也。臣弃老母于东周,固去自为而行进取也。今有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得此三人者以事大王,何若?”

王曰:“足矣。”

苏秦曰:“孝如曾参,义不离其亲一宿于外,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王哉?廉如伯夷,义不为孤竹君之嗣,不肯为武王臣,不受封侯而饿死首阳山下。有廉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行进取于齐哉?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有信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却齐之强兵哉?臣所谓以忠信得罪于上者也。”

这次选了篇文言文,也是由“抱柱信”的“信”突然想到的。选了《苏秦列传》里面苏秦讲忠信与进取的一段对话。苏秦用“臣闻忠信者,所以自为也;进取者,所以为人也。”以明心志,他将忠信和进取放在对立面之上,在他看来,所谓的“忠信”是为了“小我”,是个人沽名钓誉极端之举,若要“进取”,即出仕,才是为了他我牺牲“小我”的大义之举。乍一看这样的观点十分唐突而偏激,但在当时“达则兼济天下”的时代背景下是合理可解的。

为此,苏秦接下来接连列举了曾参、伯夷、尾生三个忠信代表者的典故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三个人分别都做得了“孝、廉、信”,但在苏秦看来,却无法做到“进取”,也就是为燕国获得实实在在的政治利益而服务。


从下文看,雄辩善用比喻的苏秦的一番话表忠心着实打动了燕易王。苏秦直击问题的要害,说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对“忠信”的理解不同。他所摒弃的“忠信”,是不作为的“忠信”;他所提倡的“忠信”,是进取型忠信,并愿意为此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苏秦的忠信观无疑是现实主义的典型,但他所构想的政治联合策略“合纵”则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通过激发人的羞恶之心、同仇敌忾,集六国之力而御强秦,虽终败在了张仪的“连横术”下,但其实“合纵”“连横”其实并无高低上下之分,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秦能各个击破一统天下,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也是必然。但苏秦的权谋术连张仪都自叹不如。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时玩的一种游戏,原玩法难度很高,后来的诗词大赛进行了改良,今起我们也来玩一把飞花令。任意说出带“花”字的诗句,留言来比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